印尼海帝汶通道潜标观测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22-11-30 文章来源:

  印尼贯穿流是全球唯一一支热带海域的洋际海流,连接太-印暖池的纽带,输送热量相当于整个暖池的海面净热通量,强烈影响印太气候。测量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的海洋环流和气候变化是目前物理海洋学和气候动力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功能实验室大洋环流变异研究团队,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IOCAS)与RCO-BRIN联合布放的西太平洋环流-印尼贯穿流潜标阵列的一部分,基于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帝汶通道的潜标收集的海流计数据,涵盖了2019年有记录以来最强的印度洋正偶极子事件。  

  观测结果表明,在2019年印度洋偶极子事件中,印度洋动力学在影响帝汶通道流量方面强于太平洋动力学。经帝汶通道进入印度洋的平均体积输运在1400米以上为-9.9±1.0 Sv (1 Sv=106m3s-1),其中大部分输运集中在480米以上(-8.9 Sv)。这一数值与INSTANT潜标估算的1890米以上-7.5 Sv值形成对比。2019年印度洋正偶极子事件期间的上层输运略大于2018正常年的。  

  在季节上,上层150米的主要年周期是由本地季风驱动的,下层是由来自印度洋的远端开尔文波驱动的半年周期。由于海洋的强烈分层,斜压过程在通过帝汶通道产生印尼贯穿流的半年主导变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上下两层的年循环输运在很大程度上相互抵消。揭示的结果对于理解连接印度洋和印度尼西亚海的的印尼贯穿流动力学是非常重要的。

  

  

 

  图 印度尼西亚海的地形(上图)和帝汶通道布放的潜标(三角形)位置(下图)。灰色示意图为东印度洋的赤道和沿岸开尔文波,黑箭头显示西太平洋和印度尼西亚海的印尼贯穿流示意图。 

  源自Wang et al., 2022 JGR

  

  Wang, J., et al. (2022), Moored Observations of the Timor Passage Currents in the Indonesian Seas,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Oceans, 127(11), e2022JC018694, doi:https://doi.org/10.1029/2022JC018694.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