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东亮研究员与美国斯克利普斯海洋研究所研究员Janet Sprintall合作,并在印尼贯穿流研究上取得新进展。印尼贯穿流(ITF)提供了连接全球海洋的唯一热带海洋通道。流经印尼海的太平洋暖池水被强烈的海-气流冷却和更新,同时由内潮混合行成独特的水团,可以在印度洋海盆及其他地区被追踪。印尼海位于与沃克环流中不断上升分支有关的大气深对流气候中心。区域海水温盐度变化导致海水表面风的变化,使得大气深对流中心发生改变,随后改变整个印尼-太平洋海域的降水和海洋环流模式。近期热带印尼-太平洋上风和浮力的多年代际变化直接影响了ITF的垂直剖面,强度,热量和淡水运输。观测印尼海海域的水团、热量和淡水的长期变化对于理解全球耦合气候系统的可变性和可预测性至关重要。尽管在过去的十年中,对印尼海海域内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变化性的测量和建模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但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测量变化性的时空尺度的方法,可以支配ITF多种水团运输蒸汽、与环流、热量和淡水储备和区域及全球海洋相关联的海-气通量。此白皮书提出了使用结合高分辨率模型的多模式观测序列的设计,旨在增强对印尼海海域内水团运输率和平流的定量分析,及其对海-气气候系统的影响。该成果在《Frontiers》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