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秦玉教授

发布时间:2018-09-06 文章来源:

        刘秦玉教授,博士生导师“海洋-大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山东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水文气象学会理事长,中国海洋学会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副理事长。

        她以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为主要手段,将卫星遥感资料与现场观测资料相结合,2001年以来在南海、北太平洋和热带印度洋海洋-大气相互作用方面做出了以下重要的贡献:建立了南海上层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框架,揭示了南海海盆尺度环流气候变化的动力学本质; 发现南海冬季的冷舌和春季菲律宾群岛西南的高温暖水,揭示了南海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在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定量地给出了台湾以东海面高度和黑潮流量低频变化的主周期,改变了人们认为黑潮流量以季节变化为主的传统认识;揭示了台湾以东低位涡水的来源和年代际变化的机制,为寻求太平洋二十几年周期变化负反馈机制找到新途径;发现了北太平洋海洋影响大气的“反馈模态”,为中纬度海洋在气候变化起的重要作用找到新证据;发现吕宋海峡存在反气旋涡从黑潮脱落现象,揭示了黑潮影响南海的动力学本质;率先提出热带印度洋海表温度年际变化的海盆模态的“电容器”效应:热带印度洋的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可以将热带太平洋的异常信号储存并释放,从而影响亚洲季风的年际变化。

附件下载:
  • t01dd61a1f6f8edb354.jpg